第72章 平蒙策出炉(2)
推荐阅读:北冥神剑、逆行武侠、魔性之城、英雄联盟之极品天才、崛起之新帝国时代、崩坏星河、重生之唐人、请叫我超电磁炮、侠武世界、我的美女仙师、
72:平蒙策出炉(2)
赵竑虽自信已经把李实给拿捏住了,但还是令他感到意外的是,这李实哪里需要三天考虑,第二天上午便让人送来了洋洋洒洒千余字的《平蒙策》。
看来其昨日下去后,便开始构思,连夜赶写出来,一早又润色一番,便让人送来了。
这李实不但务实,且高效,一旦动了择新主而事的念头,便会一往无前干到底的。
赵竑饶有兴致的拿着文稿,细细品读起来。
一口气读罢,嘴角不禁露出一抹满意的微笑。
这李实确实有才,这篇《平蒙策》算得上又一篇难得佳作。尤其开篇寥寥几句概括了蒙古人的起源和壮大过程,以及近二十年来的残暴征伐与掠夺,便提出点睛之笔“天下苦暴蒙久矣”。
其实呢,在蒙宋第一场正式大战之前,蒙古人在华夏大地发动的战争,主要针对党项人和女真人。
尤其对女真人开战,则是报百年世仇(女真崛起后,对蒙古人和汉人的欺凌几乎是同一时间开始的)。
但一看之下,还是颇为提气。
接下来,该策便从政治,经济,文化,军事四大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平蒙方略。
政治上,想尽一切办法团结天下一切抗蒙势力(不知是否借鉴了赵竑抗蒙同盟统一战线的思路);经济上,想尽一切办法对蒙古人的军事物质,比如铁器,火药等采取封锁措施。
文化上,加大汉文化宣扬力度,增强汉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,以此增强汉人的抗蒙决心和斗志,并大力贬斥蒙古人乃落后野蛮民族,蒙古文化乃落后,残暴的掠夺杀戮文化。
至于军事上,总体思路便是通过战争,先打垮并瓦解其包括汉人走狗,契丹马仔,党项和女真降兵等一切依附势力;并将这些依附势力归为己用,联合起来发动针对蒙古人的大决战,歼灭其骑兵主力,将其一举打回原形。
所谓打回原形,就是将其打回统一之前部落林立,相互争斗的局面;这样,便好分而制之了。
在李实看来,铁木真的横空出世,绝对是一个偶然;以后蒙古族都不可能出现这等强势牛逼的人物了。
文稿末尾,明确提出反对对已经打回原形的蒙古族展开民族屠杀政策,理由有二;其一,杀不绝,其二,反倒激起其激烈反抗,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。
而是认为该将汉文化渗透到蒙古草原中去,帮其脱离野蛮,让其向往文明,向往汉文化;只有文化和心理上认同了汉文化,其威胁自解也。
到时,蒙古高原将成为汉人的马匹,肉食供应基地,以及为汉人征战的骑兵兵源主要来源之地。
另外,鉴于蒙古人勇猛剽悍的民族特性,建议最好将其总人口控制在五十万以下。
“嗯,不错!从这篇《平蒙策》来看,李实的见识在朝中绝大部分臣子之上,绝对当得起朕许诺给他的高位!”
“只是,有三点没有考虑到。其一,欲彻底完成平蒙大业,朕与赵昀谁为主导,抑或说必须要解决宋室正统问题;其二,李实忽略了蒙古人的另外一个手段,就是不断通过西征,来补充作战人口和军事力量。
其三,铁木真虽然死了,但其留下的军事思想,战术体系,军事组织体系,战将培养体系等等,已经深入蒙古人的骨髓,这才是历史上蒙古人能保持半个多世纪战力不减的核心原因。
前者,他应该是考虑过的,但基于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考量;中者,应该就是格局问题了;而后者,应该属于学识问题。
另外还有一点,朕可以不实行对蒙古人的民族灭绝政策,但朕知道名字的那些狠人必须要全部除掉,且蒙古高原必须全部纳入我汉人的领地!”
“不过,这确实也算得上一篇难得的雄文,作为平蒙的参考方略还是可以的!
“只是不知,窝阔台身边还有多少像这般有才华有见识的汉人,或异族人士!”
赵竑放下文稿,默默叹道。
他忽然又想起了耶律楚材,这位被铁木真父子视为长生天赐予他们最好礼物的契丹人;若能把他也拉拢过来,那平蒙大计当成功一半了!
“先让李实去大名府知府的位置上历练一番吧,文章写得好,但和具体政务实操往往还不是同一回事。”赵竑考虑一番,便下了决断。
……
三日后,赵竑亲设便宴,邀请朝中几位核心重臣参加,为李实赴任践行。
李实受宠若惊。
几位重臣也已拜读过《平蒙策》,暗暗敬佩,席间对李实这位最新降臣也是客客气气的,至少表面上是的。
随着官家势力范围越来越大,笼络的高级人才也越来越多,官场上的竞争对手自也跟着越来越多的。
便宴散后,王元春没有马上离开,而是有意留了下来。
待众人离开后,他先是高兴的恭贺赵竑又收服一位难得人才后,便试探着问道:“官家,在沂南之战中被俘获的郭德山又该当如何处置呢?”
赵竑想了想,道:“此人乃汉军万户,窝阔台器重的汉臣,且与兄长郭德海的家眷皆在和林;他是绝对不敢归附朕的,否则他郭家怕是要绝门绝户了!”(李实级别不够,没有家眷留在和林当质子,都在老家大名府;另外郭德海几年前已病逝。)
“官家所言甚是!”王元春连忙道。
“那便杀了他?”
赵竑摇摇头道:“此人毕竟是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,郭子仪的后裔;杀了他,朕下不了手,干脆放了他吧!”
“官家此举甚善!”王元春赞同的点点头,道:“不管怎样,郭老令公的面子还是要给的。”
赵竑哼了一声,冷笑道:“不过放他的时候,让人带上朕的话,让他不要忘了自己是郭老令公的后人,郭老令公不光帮李唐王朝平定了一场空前叛乱,也是我汉人抵御外虏入侵的大英雄,大豪杰!”
“官家所言甚是!那安禄山和史思明可都是异族人,一个是粟特人,一个是突厥人!
他们和现在的蒙古人一样可恶!”
待王元春满意的出去后,赵竑迈步来到御书房,拿着《平南策》和《平蒙策》又仔细看了起来。
何也,自然是从中吸取一些日后南下复位的有用思路;尤其是这份《平南策》,窝阔台可以用它来对付赵昀,朕当然也可以借鉴的。
但也可能是西进复位,因为一旦赵昀与朕联手,恢复三京,占据中原后;临安朝廷有可能迁回汴梁的。
现在的汴梁一片废墟,和临安城比起来有天壤之别,但其对宋廷的重大意义,对赵昀重塑形象,收拢人心,也意义重大!
还是那句话,朕现在掌控着主动权,不急的。
且看赵昀如何抉择了。
“但他手下的孟珙,杜杲,余阶等一干人,朕真是太喜欢了;得早早拉拢关系才行。
否则,日后他们与朕在战场上相遇,殊死拼杀,该是一件多么沮丧的事。”
赵竑喃喃自语道,下意识的伸出爪子,收缩了几下,再紧紧握住。
……
………
赵竑虽自信已经把李实给拿捏住了,但还是令他感到意外的是,这李实哪里需要三天考虑,第二天上午便让人送来了洋洋洒洒千余字的《平蒙策》。
看来其昨日下去后,便开始构思,连夜赶写出来,一早又润色一番,便让人送来了。
这李实不但务实,且高效,一旦动了择新主而事的念头,便会一往无前干到底的。
赵竑饶有兴致的拿着文稿,细细品读起来。
一口气读罢,嘴角不禁露出一抹满意的微笑。
这李实确实有才,这篇《平蒙策》算得上又一篇难得佳作。尤其开篇寥寥几句概括了蒙古人的起源和壮大过程,以及近二十年来的残暴征伐与掠夺,便提出点睛之笔“天下苦暴蒙久矣”。
其实呢,在蒙宋第一场正式大战之前,蒙古人在华夏大地发动的战争,主要针对党项人和女真人。
尤其对女真人开战,则是报百年世仇(女真崛起后,对蒙古人和汉人的欺凌几乎是同一时间开始的)。
但一看之下,还是颇为提气。
接下来,该策便从政治,经济,文化,军事四大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平蒙方略。
政治上,想尽一切办法团结天下一切抗蒙势力(不知是否借鉴了赵竑抗蒙同盟统一战线的思路);经济上,想尽一切办法对蒙古人的军事物质,比如铁器,火药等采取封锁措施。
文化上,加大汉文化宣扬力度,增强汉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,以此增强汉人的抗蒙决心和斗志,并大力贬斥蒙古人乃落后野蛮民族,蒙古文化乃落后,残暴的掠夺杀戮文化。
至于军事上,总体思路便是通过战争,先打垮并瓦解其包括汉人走狗,契丹马仔,党项和女真降兵等一切依附势力;并将这些依附势力归为己用,联合起来发动针对蒙古人的大决战,歼灭其骑兵主力,将其一举打回原形。
所谓打回原形,就是将其打回统一之前部落林立,相互争斗的局面;这样,便好分而制之了。
在李实看来,铁木真的横空出世,绝对是一个偶然;以后蒙古族都不可能出现这等强势牛逼的人物了。
文稿末尾,明确提出反对对已经打回原形的蒙古族展开民族屠杀政策,理由有二;其一,杀不绝,其二,反倒激起其激烈反抗,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。
而是认为该将汉文化渗透到蒙古草原中去,帮其脱离野蛮,让其向往文明,向往汉文化;只有文化和心理上认同了汉文化,其威胁自解也。
到时,蒙古高原将成为汉人的马匹,肉食供应基地,以及为汉人征战的骑兵兵源主要来源之地。
另外,鉴于蒙古人勇猛剽悍的民族特性,建议最好将其总人口控制在五十万以下。
“嗯,不错!从这篇《平蒙策》来看,李实的见识在朝中绝大部分臣子之上,绝对当得起朕许诺给他的高位!”
“只是,有三点没有考虑到。其一,欲彻底完成平蒙大业,朕与赵昀谁为主导,抑或说必须要解决宋室正统问题;其二,李实忽略了蒙古人的另外一个手段,就是不断通过西征,来补充作战人口和军事力量。
其三,铁木真虽然死了,但其留下的军事思想,战术体系,军事组织体系,战将培养体系等等,已经深入蒙古人的骨髓,这才是历史上蒙古人能保持半个多世纪战力不减的核心原因。
前者,他应该是考虑过的,但基于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考量;中者,应该就是格局问题了;而后者,应该属于学识问题。
另外还有一点,朕可以不实行对蒙古人的民族灭绝政策,但朕知道名字的那些狠人必须要全部除掉,且蒙古高原必须全部纳入我汉人的领地!”
“不过,这确实也算得上一篇难得的雄文,作为平蒙的参考方略还是可以的!
“只是不知,窝阔台身边还有多少像这般有才华有见识的汉人,或异族人士!”
赵竑放下文稿,默默叹道。
他忽然又想起了耶律楚材,这位被铁木真父子视为长生天赐予他们最好礼物的契丹人;若能把他也拉拢过来,那平蒙大计当成功一半了!
“先让李实去大名府知府的位置上历练一番吧,文章写得好,但和具体政务实操往往还不是同一回事。”赵竑考虑一番,便下了决断。
……
三日后,赵竑亲设便宴,邀请朝中几位核心重臣参加,为李实赴任践行。
李实受宠若惊。
几位重臣也已拜读过《平蒙策》,暗暗敬佩,席间对李实这位最新降臣也是客客气气的,至少表面上是的。
随着官家势力范围越来越大,笼络的高级人才也越来越多,官场上的竞争对手自也跟着越来越多的。
便宴散后,王元春没有马上离开,而是有意留了下来。
待众人离开后,他先是高兴的恭贺赵竑又收服一位难得人才后,便试探着问道:“官家,在沂南之战中被俘获的郭德山又该当如何处置呢?”
赵竑想了想,道:“此人乃汉军万户,窝阔台器重的汉臣,且与兄长郭德海的家眷皆在和林;他是绝对不敢归附朕的,否则他郭家怕是要绝门绝户了!”(李实级别不够,没有家眷留在和林当质子,都在老家大名府;另外郭德海几年前已病逝。)
“官家所言甚是!”王元春连忙道。
“那便杀了他?”
赵竑摇摇头道:“此人毕竟是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,郭子仪的后裔;杀了他,朕下不了手,干脆放了他吧!”
“官家此举甚善!”王元春赞同的点点头,道:“不管怎样,郭老令公的面子还是要给的。”
赵竑哼了一声,冷笑道:“不过放他的时候,让人带上朕的话,让他不要忘了自己是郭老令公的后人,郭老令公不光帮李唐王朝平定了一场空前叛乱,也是我汉人抵御外虏入侵的大英雄,大豪杰!”
“官家所言甚是!那安禄山和史思明可都是异族人,一个是粟特人,一个是突厥人!
他们和现在的蒙古人一样可恶!”
待王元春满意的出去后,赵竑迈步来到御书房,拿着《平南策》和《平蒙策》又仔细看了起来。
何也,自然是从中吸取一些日后南下复位的有用思路;尤其是这份《平南策》,窝阔台可以用它来对付赵昀,朕当然也可以借鉴的。
但也可能是西进复位,因为一旦赵昀与朕联手,恢复三京,占据中原后;临安朝廷有可能迁回汴梁的。
现在的汴梁一片废墟,和临安城比起来有天壤之别,但其对宋廷的重大意义,对赵昀重塑形象,收拢人心,也意义重大!
还是那句话,朕现在掌控着主动权,不急的。
且看赵昀如何抉择了。
“但他手下的孟珙,杜杲,余阶等一干人,朕真是太喜欢了;得早早拉拢关系才行。
否则,日后他们与朕在战场上相遇,殊死拼杀,该是一件多么沮丧的事。”
赵竑喃喃自语道,下意识的伸出爪子,收缩了几下,再紧紧握住。
……
………
本文网址:https://www.zzusu.com/xs/5/5749/3810931.html,手机用户请浏览:https://www.zzusu.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。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章节错误?点此举报